根據已經公布的整飾方案,海珠區的14條主要街道,將出現簡約歐式、簡約現代、嶺南騎樓這3種風情。而在近7公里長的東風路,一路下來要分別體現莊嚴大氣、優雅安靜,至少八種風格。
縱然是風情萬種,但穿上五顏六色衣服后的溫州,如何做到雜而不亂?城市是我們共同的家園,需要大家一致的關愛和參與。
一條路幾種風格如何協調?
人民中路351至363號的外墻,剛剛拆除了腳手架,露出整飾翻新后的廬山真面目。不過從外觀上看來,整飾翻新后的4棟房子風格卻不統一,記者沿著人民中路一路走去,從351到354號,騎樓外墻都是貼了瓷磚外墻的新式騎樓,主調都是米黃色。
但從355號開始,顏色卻陡然一變,成了有青灰色外墻,已是恢復了明清風貌的西關騎樓,整體看起來有點突兀。
僅僅30米長的騎樓街,為何就出現了兩種風格,新舊并存?業主表示,自己翻新的計劃是在前面,當初也沒有人來指導。
而現場廣東省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隊一臉無奈:青灰色的騎樓是施工隊新整治過的騎樓,而米黃色的騎樓,卻是業主自己剛出資翻新,根本不愿施工隊重新整飾。
隨著“穿衣戴帽”工程的深入推進,像這樣的問題,可能會越來越多,不但是幾十米長的騎樓街,還有幾公里長的主干道。
且看已經公布的整飾方案:東起海印橋、西至人民路的6公里沿江路路段,將以海珠橋為界,西面的近現代建筑主打復古風格,主色調為淺灰色,東面的現代建筑主打歐式風格,主色調為灰黃色。
還有6.8公里長的東風路,今后將出現“四段八景”——— 康王路至解放北路的商務金融段,要塑造商務文化,人行道設計偏向簡潔大方;解放北路至越秀北路的行政辦公段,要莊嚴大氣,辦公建筑增加立面動感,立面整治以藍色調為主,塑造大氣的燈光夜景;越秀北至執信路的科教辦公段,要美觀大方有現代感;執信路至溫州一立交的商務居住段,原則是要優雅安靜。
“一條路幾種風格如何協調?”一位街道辦主任也坦言,在工程推進的過程中他們也遇到了這樣的難題。看來,需要指導的不單是商鋪業主,還有街道辦主任,畢竟一百多個街道辦,決策水平也是參差不齊。 |